保护儿童,从你我开始

什么是儿童自我保护? 儿童自我保护含括了哪些部分?

儿童自我保护就是教育孩子们认识自身的安全,懂得如何对自己进行安全保护。基本含括三大安全方向:

  1. 孩子对身边环境的安全意识 (户内、户外)
  2. 孩子对自身身体隐私安全意识
  3. 孩子对于网上安全的意识。同时,提升父母对这方面的意识及心态。

最常见的儿童安全危机就是与性有关的事件(如性侵性诱拐等)。而其他危机如家暴虐待霸凌儿童拐卖等。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儿童自我保护的重要性,以减少对儿童造成的伤害。而女性是占大比例的受害者,但其实受害者也可以是男性。所以,实施性侵害的罪犯可以是男性或女性。因此,开展儿童防性侵教育时,不应该单一且片面地固化施害者的性别等特征,而应该教会孩子提升防范意识与技能,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,不去伤害他人。

据马来西亚警方数据,从2020年1 至6月间,已接获高达1721宗儿童性侵案件,其中强暴案是651宗,乱伦案106宗,非自然性行为案106宗,猥亵案344宗以及触犯儿童性犯罪法514宗。同时,儿童性侵案高达90%为熟人所为,受害者大多数为继女,侄女,甚至是亲生女儿等身份。

固定思维的冲突

由于大多数是熟人干案,孩子会认为这是被关爱的表现,没有意识到自身已被侵犯。而部分受害者受限于心智发育水平,无法向法庭陈述完整案发经过,导致被告律师以质疑为由驳回,最后案件不了了之。而有些孩子在事发后选择不说是因为有畏惧心理。

据专家分析,母亲的知情不报,是对受害者极大的伤害。因为“家丑不可外扬”的保守观念,加上犯罪者是家中经济支柱,当孩子向母亲求助时,她们会选择漠视或否认孩子说的事实。最后让孩子持续活在被侵害的噩梦里。除此之外,网上的性诱拐是先从建立关系开始。从友善的态度到获取孩子的信任,消除戒心,从而发生了性剥削等行为。

家长的想法和心态

父母的想法和心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间接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预防对外的伤害。可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和心态却是:

“我有教了,有时常提醒,所以孩子不会的,孩子的自我保护做的很棒了!”

“我教的蛮不错的,孩子们都懂的,他们不会和陌生人走的“。 

“我有信心,我的孩子不会的。。 (盲目的自信)

“孩子只是要父母关注,没有这样的事情啦,孩子就是讲讲而已。”

同时,认为女性不会对儿童进行性虐待。虽然女性在生理上虐待儿童的倾向要低于男性,但对于女性性虐待儿童的执法已有所加强,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虐待者受到起诉,并因此获刑。有些女性受害者,都是在被发现怀孕或生产前才被揭发性侵。而且有些受害者也会发现造成性上瘾,进而演变成自愿与他人发生关系。 不幸事件的发生不但造成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创伤,也可能会活在抹不去的阴影下,带来身心上的困扰。因此,自我防范的措施必须从小灌输,让孩子在不舒服的情况下,勇敢拒绝说“不 (NO)”。

防范的意识和概念

为了避免和减少孩子们受到创伤,大家可以参考以下作为提升和加强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:

  1. 我是身体的主人 – 身体不能随便让别人碰触,父母要正确称呼性器官的名称,不要让小孩觉得提到身体部位是羞耻的。
  2. 熟记自己的名字、住家地址、电话,还有爸爸妈妈的名字、电话。
  3. 不随便跟陌生人走,不拿陌生人给的东西
  4. 除非家长或老师同意,否则我不会跟你走
  5. 泳衣覆盖的区域是私密部位,不随便让人触碰
  6. 在任何情况下,如果觉得不舒服,要勇敢说“不”

除了以上,父母也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和角色扮演的有效方式,让孩子们学习如何自我保护或是和孩子们讨论可以做的行动。绘本例子 :  

《我不跟你走》- 90%的拐卖绑架案都发生在儿童熟悉的环境,孩子应该怎样面对熟人
《我不会走丢》- 如果走丢了,孩子第一时间要做什么?可以求助什么人?该如何向这些陌生人求助?
《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》- 有些秘密绝对不能保守,别人让你不舒服要大声说出来。

安全触摸 (Good Touch) 和 不安全触摸 (Bad Touch) 的概

安全触摸是让儿童感到被爱的、平静的、愉快的抚摸。例如妈妈给的一个拥抱和亲吻;爸爸给的晚安拥抱和亲吻;当你去拜访祖父祖母时,他们给的拥抱和亲吻。

不安全触摸是让儿童感到不舒服和疼痛的触摸。例如有人对你的触摸让你感到害怕和紧张,有人跟你说“不要把我触摸你这里/亲你这里的事情说出去“,或是“如果你说出去了,我就会伤害你,以及一些威胁恐吓的话语和举动。

美国犯罪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发现,很多儿童性侵犯都是儿童认识的人,这些侵犯者一开始并不会直接上来就侵犯儿童的隐私部位,而是会开始从其他较不敏感的部位开始试探,例如捏脸蛋,抚摸手臂,背部和大腿,亲嘴唇等。当发现儿童并没有反抗也没有告知父母和其他人后,儿童性侵犯的行为就会步步升级。

除了身体上的防范,网上的自我保护也是不可疏忽的。现今的孩子接触网上的年龄越来越小,约有三分之一是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。他们都会在房间上网以保持私密,使父母难以监管。 有些青少年以言语攻击侮辱他人,让自己得到快感。同时,他们也可以是被攻击的对象,导致身心理受到创伤。所以,父母适时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。在这之前,父母和孩子必须建立友好关系,让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里感受,父母带着耐心和不批评的心来聆听,从中劝导和带领孩子一起解决问题。

图来自:环球信息网

为了下一代,未来的主人翁,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成长,我们大人和小孩都要好好学习,彼此建立关系从暖心的小行动开始吧。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,也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

如有需要,可以寻求以下帮助: Talian Kasih 15999, 砂劳越妇女互助协会, 槟城妇女醒觉中心妇女援助组织 或去医院、警察局报案。

菩提辅导中心也将为年龄5到7岁的小朋友进行自我保护工作坊。带领小朋友们认识身体的重要部位,分辨哪些是安全触摸以及不安全触摸,以及学习如何勇敢的拒绝和寻求帮助,为孩子们在线下和线上的自我保护打预防针。

每场工作坊只接收15位小朋友,欢迎有兴趣参与的家庭联系菩提辅导中心(011-63305990)预订名额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